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13年08月26日 10:48
楼主
【我在百年外企的20个月——离开是否正确?】

 

20个月前,我踌躇满志;今天,我选择了离开。

果真应验了那句话:员工因企业LOGO而来,因上级领导而去。

马云曾经说过:“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

1、钱,没给到位;

2、心,委屈了。

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的不爽。

 

背景:

这是一家上百年历史的A公司,财富500强,口碑和市场占有率在行业第一。尊重、专业和坚持不懈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在平时的工作交流中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得到。当然,对这个清政府时期就进入中国的公司来说,也免不了粘上节奏慢、官僚化等大企业固有的毛病。可能正是因为上层看到了这个现象,我在A公司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人力资源部发出来的组织重组和人事变更的通告几乎每周都有。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动是我工作10年间从未遇到的,与身边各行业的同学沟通,他们似乎也很诧异,于是乎我只能把这种现象理解为公司希望打破利益群体和官僚迂腐,让每一个工作的人都有一种紧张感和危机感。

 

结缘:

2011年夏天,经历了2个月的面试,拿到了些不太满意的offer,俗称烂桃花。8月的一个下午,A公司的一个香港人(直线老板)和北欧人(二级老板)面试了我。香港人的职业、快节奏和北欧人的幽默、友善、谦逊、礼貌、善于倾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个月的经验积累,让我在面试中表现得游刃有余,显然从他们的眼神和问题中也能感觉到对我的浓厚兴趣,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第二天的HR面试过场之后,我欣然接受了这份offer,负责大区的战略运营,下属12人,间接分管900多人的服务交付团队。直接汇报给香港人,间接汇报给北欧老板。

 

首战告捷:

加入公司的第二周,正式开始我的第一场硬仗:负责一场变革管理,把在A公司的一个营收规模较小的B部门(但这个部门像一个小公司,产品、销售、售前售后服务、市场、渠道、财务、采购、供应链、项目经理全都有)全盘肢解,让其下的各个小团队融入到A公司规范的职能部门中去。

这场变革管理在我加入A公司之前已经有另外两位总监率领一个变革团队进行了6个月,可是待变革部门的总监和旗下的百来号人阻力异常的大,以至于过去的6个月他们几乎毫无进展,加上情绪化的工作和一定程度的怠工,使得与B部门配合的其他部门开始抱怨和挑战这场变革管理是否该继续进行下去。我属于临危受命,也正因为我这样的空降,无知者无畏,反而比那两位在A公司工作十几年的总监更能推动变革和斩断当中的利益勾结。

作为变革经理,我也用了6个月时间,在掌舵会(Steering Group,即各个利益相关部门的大老板组成)的指引和批复下,了解A公司各个职能部门的流程和工作方式,确认各部门作为接收方的进度安排和困难。跟B部门散落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的领导和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解释变革的原因和对他们的影响。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在对外部客户没有明显服务质量和影响的前提下,完成了600多个合同从4个集中项目经理/服务经理向各省100多项目经理/服务经理的平滑转移,供应链团队进入全球供应链中心,采购并入大区采购部门,财务、市场、渠道和销售都融入专门的部门,B部门最后只留下来30位项目和售后服务工程师以及两个组长(Teamleader)。整个B部门主动离职人数不到8人。

应该说我是一战成名,此役也给两位招我入伙的老板挣足了面子。此时距我加入A公司已经过去了7个月。

 

重组开始:

2012年8月,北欧老板调离,被委任新的职务。新上任的二级老板是个拥有土耳其和巴基斯坦血统的英国人,50来岁,经历极其丰富,在乙方做过销售、咨询、创过业,当然也做过甲方。说话办事充满侵略和挑衅。公司哪个部门需要整顿,就会有他的影子。甚至有很多其他部门跟他一个级别的大老板私下跟我聊天时说:这个楼里几千人,真正能够推得动事情的屈指可数,他就是其中一个。正是这种性格,让他深受大区总裁的重用(大区总裁的上级就是全球CEO)。2012年11月,英国人上任后的第3个月,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约而至,他推出部门架构2.0版。香港老板调离,被委任新的职务。新上任的我的直线老板是一个拥有加拿大国籍,学术风范,心思缜密的40来岁的中国人。他笑谈他对付英国人的招数就是以柔克刚和打太极。

 

第一印象:

留给英国人的第一印象可能不太好,直接原因是:

印象一:

在他推出部门架构2.0版时,我还挑战了其背后变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把我的香港老板换成加拿大籍中国人?是客户还是其他部门对我们部门的工作有消极反馈吗?

印象二:

我加入A公司时间不长,也没有任何培训,对A公司的产品和技术不熟,本身我对技术也不感兴趣,因此也没在上面花时间。有几次在技术问题上被他问倒了。

印象三:

他知道我在北大读在职MBA,对我能否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有疑虑。

印象四:

前述变革管理项目做的很成功,但在他看来,沉淀下来的文档太少了,很多的沟通和通知都是通过邮件,而没有正式的形成官方文档和流程。以至于项目关闭后的一些扫尾和扯皮的事情我都要汇报给他,让他觉得在帮我擦屁股。

 

 

失误频频:

失误一:

我主导招聘的实习生工作不到三个月就因为工作量太大找借口说寒假宿舍关门没地方住以及导师下学期有实验安排而早早辞职。应该说我组织的实习生招聘和上岗培训流程跟其他所有团队比最严格和系统的,其他部门的人都来我这学习这套流程。但我唯一的失误在于我在面试中没有就上述两个问题跟实习生进行书面确认,只是口头了解过是否6个月内能一周实习4-5天,这也是我运气不好赶上了这个没什么责任心的怕吃苦的孩子。

失误二:

当客户现场发生紧急故障时,系统后台会自动推送紧急短信给所有老板。但他的手机经常收不到提示。此事我也多方联系过中国移动和公司IT部,由于这套系统是外包给IBM印度团队,且收不到短信的原因很多,比如涉及中国政府敏感字符屏蔽、跨国的路由变更等,我虽尽力但此事经常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发生,但在他眼里,不管每次原因,只认结果。

失误三:

2012年结束第一个变革项目后开始负责的另一个卓越运营项目由于没有跟Steering Group做充分沟通形成一致意见就去游说各部门负责人,使得他非常恼火。因为他是8月才接手我们团队,对我这个项目5月份就开始的项目并不了解,但他执意按他的想法紧急开会,几乎推翻了我花4个月努力设计的新的流程和工作方式。我在项目上的沟通方式他也很不认可,他认为邮件群发的人太多,而且没有正式结果的邮件不应该随便发。而我的想法只是把整个过程跟所有利益相关者做一些提前的沟通,这并不是正式公告。

 

动摇:

之前北欧人和英国人的组合让我工作的很舒服,他们很放权,即使有失误也是以鼓励为主,我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来驱动变革项目,他们只是作引导和修正,从不插手细节的事情,而且我可以直接跟北欧人沟通很多事情。英国人和加拿大籍中国人的组合让我很失望。我几乎没有跟英国人直接沟通的机会,可能中间的误会就来源于此,所有的正反馈逆反馈都经过我的直线老板加拿大籍上下传递,我不知道失真了多少,但至少我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机会。特别对于这样一个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英国老板,结果的任何差错都会在他本就不好的第一印象上减分。直线老板的风格我也不喜欢,很多职业上的发展和工作上的问题跟他沟通后也是打太极似的给推回来或者推出去,完全没有之前香港老板为我争取很多资源和机会的态度。

在这样一个组合的老板领导下,我感觉自己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机会,我只是一个执行命令的机器。我在MBA所学的东西也完全用不上。所有的决策由他们定,我的反馈他们不会理睬,我讨厌几乎失去了自己的思想的工作,我开始动摇是不是该离开了。

 

决定离开:

2013年2月底,部门架构3.0出台,这是继2.0出台之后的3个月,英国人宣布我所在的战略运营团队要南迁广州,工作内容、福利津贴工作待遇都没有任何变化,南迁的原因是广州有A公司在大区最大的客户,上级老板希望战略运营团队能够吸收第一线最大客户服务团队的经验来作出决策,促进整个大区的发展。我,毅然拒绝了!开始在A公司内外部看看其他机会,4月底,我已经拿到5个外部的offer,因为对现有两位老板的反感,使得我开始反感这家本来我觉得文化和品牌都非常出色的公司,他们给我推荐的内部工作机会我以各种不适合自己职业发展和兴趣等理由全然拒绝了。最终,2013年4月底,在我31岁那天,我向直线老板发出了我的辞职信,我决定离开。

 

挽留:

5位老板(2位曾经的+2位现任的+1位HRBP)开始了挽留,听说我想移民,给我推荐新加坡的职位;听说我想双学位,同意停薪留职,等我学成归来再继续工作,这在我工作过的外企是很少见的。我不清楚是他们看中我的潜力还是能力亦或是其他。A公司的很多好友也很惊讶我这么快就要离开,在他们眼里,我是老板(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前北欧和香港老板)重用的人才,又是北大的高才生,英语又好,是A公司未来的储备领导干部,人力资源还支持了我的MBA学费,在A公司工作近20个月里建立的人脉非常广,一个在他们眼里做得非常成功的人为什么要走呢?唯一的原因他们猜测或者不断跟我确认的就是我有了更好的offer。我顶着被他们冤枉我是个忘恩负义的人的压力离开了,我不想解释太多,但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我的离开与行业无关,与公司无关,与个人发展无关,它的根源在于跟现有的领导组合没有了化学反应,直接原因是调离我去广州工作,追加一些辅料解释便是这个行业是夕阳产业了,公司确实在瓶颈期了,个人发展遇到天花板了等等。

 

其实,说心里话,在A公司最后的2-3个月里,我觉得这是个综合福利很好,适合养老的公司,公司提供的自我学习平台非常强大,在这里除了有一些对现有上级还未磨平的小棱角之外(其实如果内部换岗,这个问题可能就没有了),其他同级,下级关系我都做得非常出色,我也是大区24位品牌大使之一。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快10年,大家包括自己都认为这个行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的时候,我选择了离开,我的下一份工作将去到一个新的行业,开始一个全新和陌生的职位,离开学习生活了13年的北京,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大城市,不知道我的这次决定是否正确?

siberian

发表于 2013年08月26日 48:39
1#
回复:我在百年外企的20个月——离开是否正确?

很抱歉,没有给你及时回复,主要是担心我的回复若不恰当会给他人带来误导。 从你文字叙述看,你的思维和逻辑很清晰和缜密。 其实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逐渐感觉,很多东西很多问题其实并没有本质的谁对谁错。 大多时候,都是因为各自的职位和立场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同,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也就相应产生差异。  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对关系的正确平衡,是管理之重”,这是我的个人总结,说来简单,其实其中内涵非常复杂,而且要具体case具体对待,做起来真是不容易。  

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就是要看清楚事物的发展方向,尽可能从更高层面和更大局面来审视问题、判断问题,就是要有能力预判到这个事件或这个项目的最终结局会是如何,这种判断是建立在掌握很多信息的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职业直觉。方向对了,接下来就可以制定方法和策略了。要避免,仅基于部门利益和个人情绪的基础上来判断问题和制定策略,否则很难取得大胜(长远的)。

对关系的正确平衡,几乎任何公司都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或潜伏着很多复杂的关系连接,要适当地放弃本部门的一些利益(非仅指金钱利益,包含情绪、尊重、业绩等),特别是对于大老板,切不可产生直接利益(情绪、尊重)冲突,即便你完全是为了公司利益出发,但只要是人,都是一个主观的情感的有机体,大老板也很难做到100%的客观和理智。 沟通,有时候就是一种妥协和舍弃,最终达成双方平衡。

回到CASE本身,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新来的英、加籍老板,尤其直接加籍老板,你要努力调整自己以适应他的管理风格,你说他“完全没有之前香港老板为我争取很多资源和机会的态度”,我部分同意你的看法,实际上资源和机会更多是需要自己去争取,要把老板当做你获取资源和机会的工具,而不是他们主动为你获取或给予你。 还有你说“我几乎没有跟英国人直接沟通的机会”,英国人不是你的直接老板,没有直接沟通机会实属正常,你也不必不应过多与他直接沟通, 适当exposure就可以了。几乎大部分的职场,重要的都是要先“搞定”你的直接老板。

管理这个东西,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真的难以言传,需要自己的实践和领悟。道可道,非常道。

pig pig 猪

发表于 2013年08月27日 15:54
2#
回复:我在百年外企的20个月——离开是否正确?

阅读了几遍此案例,使我总是不自禁地想起自己曾在一世界500强外企任职高管的职业经历,企业工作氛围与本案例描述很相似(当然,我确信不是同一家公司,呵呵),因此对于作者的感受是心同此感。接下来,让我们从感性的层面上升到理性的层面,随谈几点感受:

1、从整个案例的文字描述来看,作者显然还是以“受害者”的心态来撰写此案例,尚没有从受害者的心理状态中调整出来。于是,就20个月的宝贵经历来说,借用一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以预见,再过2年,假如作者能完全摆脱受害者的心态,能够心平气和地审视自己和整个经历,从“此山”中出来,再重新写这个案例,会有截然不同的描述。

2、从作者描述的经历来看,感觉上作者应该是一位有独立思想、在群众中有一定人格魅力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但是还不是一位心理成熟的管理者,更不是一位领导者,还需要在以后的职业经历中总结和修炼适应不同的管理情境,逐步超越个人英雄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任何成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都是能够灵活应对不同情境的人。任何成熟的领导者,都是集体主义至上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者,都是超越个人英雄主义的。

3、从作者反思的几个失误来看,属于开拓进取型的英雄风格,但在过程精细管理上缺乏统筹规划。在以后的经历中,如果能在精细化、规范化上下气力,会有更大的收获。

4、从案例中反应的作者性格特点来看,作者似乎属于自我很大的人,很难容得别人的批评和要求,对于来自那些“你内心不认同、不服气的上级”的批评和要求更是如此。在以后的职业修炼中,建议以注重集体主义的“大我”逐步突破个人英雄的“小我”,否则你自己的心态就是你职业的天花板。另外,还要破除“知见”,所谓知见就是自己对于任何事件的主观的演绎,然后想当然的认为外部就是“事实如此”。要破除知见,就要学会与不同的上级做直接的沟通,澄清或确认事实,当然可以采取不同的具体方式,千万不要主观臆测,自造苦海。

5、分享一句我自己的座右铭共勉:人生就是经历,经历越多,人生越丰富。当然,丰富的人生经历只有通过深入自己内心的赤裸裸地真实地面对自己,才能成为我们人生的财富。无论顺逆,都是我们人生成长的养料。虽然感觉到你尚在矛盾中迷茫,既然选择了,就要面对,关键是在这段经历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

最后,31岁的年龄,能有如此的才华和能力,真让我欣赏。期待着当你走出这段阴影,能够心平气和地重新审视这段经历时,再听到你的另一个角度的心声和新生。

iphone8

发表于 2013年08月27日 07:31
3#
回复:我在百年外企的20个月——离开是否正确?

看到楼主的经历,想起了自己。我倒是特别能够理解作者看起来欲言又止、左右摇摆的离职原因。

在下于2010年进入一家大型民企(行业全国第一,全球第二),高速发展(从2009年的20亿到2012年的70亿),做企业大学建设。过程经历不详细说了,也是投入很多,收获很多。说下离开的原因。

最本质的原因,是文化的不认同。快速发展中的企业,需要激励、甚至打鸡血式的文化。但是如果太过于疯狂和流于形式,很难能够让相对理性的人接受,譬如我。另外,对于员工付出之后的保障缺乏,是我作为框架制定的参与者看到之后,所不能接受的(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对的,集团高层及时修正了这个部分,确保了持续稳定发展)。其实这个和作者的处境有些相似之处。无论一个企业的整体环境、发展前景、平台机遇多么好,职员在其中,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企业文化放到局部,就是领导风格。在下感觉楼主的核心离职原因,也就是对于直接上级以及隔级上级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也就是小环境的企业文化不认同。

其他的,譬如说工作强度过高,没法兼顾异地家庭,职业发展瓶颈等拿到台面上来的原因,不是说完全没有影响,但是对于成就动机非常高的人来说,不可能成为重要参考因素。在认同和执行之间,内心乃至性格产生分裂的痛苦,才是最纠结的。

所以用人事这边的一句话来概括,员工离开企业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本质上,90%都和直接主管有关。

现在回头来,分析一下离职的得失。

如果楼主还没有正式离开,那么请再认真地考虑一下。

1、如果回到之前的领导风格,是否会愿意留下?

2、内部调整岗位之后,提交辞职报告造成的影响是不是可以基本消除?譬如给HR和管理层造成这个人稳定性、抗压能力不高的印象。

3、这家公司还能不能够给到自己更多的学习发展机会?

如果三个答案都是肯定的话,我建议留下比较好。我自己是提出离职之后,才给了我调岗的选择,虽然我之前也有流露过类似的想法。如果提交了辞职报告,调岗又留下,可能对于直接上级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如果楼主已经离开了,那么就不要再纠结是否正确了。因为这个没有正确错误之分,有的只是选择。既然不能回头,考虑是不是应该回头岂不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