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14年05月14日 10:07
楼主
【 长期培养之高技能关键人员,被同业高薪挖角集体跳槽! 】

 

我公司为台湾复兴航空公司,2008年虽然两岸空中直航已实现,但台湾岛内空运市场萎缩,远程航线又为两大航空公司所垄断,再加之航空公司家数过多,竞争激烈,我公司属于中小型航空企业,经营情况尤为严峻,不得不采取节流方式,以应对航空市场不景气的寒冬,我公司对各岗位的人员采取了遇缺不补的政策。同时期大陆航空事业正高速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对成熟飞行员的需求更是殷切,台湾在语言、文化、习惯与大陆相通,台湾飞行员英语水平高且飞行时数多,飞行技术好,成为大陆各航空公司重金挖角的对象。航空公司的飞行机师是公司内部重要且稀缺的人力资源,除人力成本高之外,培育周期长,外部挖角竞争者公司多,因此造成公司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困难的情况。

大陆对台湾飞行员的聘用虽然在初期仅以一家四川航空公司为试点,但由于与我公司机型相同,我公司飞行员赴大陆该航空企业任职毫无障碍,再加之当时台湾航空业不景气,公司前景不明,加薪与升迁机会不大,部分无法晋升为机长的副驾驶飞行员集体跳槽,第一年即有8名飞行员离职,占我总体飞行员80名的十分之一,来年又有20名飞行员离开赴大陆任职,对我公司飞行员的人力调度产生了很的大影响。

且我公司早期的飞行员来源于空军较多,因此在公司内部形成,拉帮结派,论资排辈,黑函攻击,不服管理的问题。更有甚者,集体罢工要求加薪等恶劣行经,再加之前述,外部挖角者众多,公司对内无法有效管理飞行员,亦无法留住优秀的人员不被挖角,如此腹背受敌,并受限大环境的制约,实难有积极作为。

我为公司驻大陆的首席代表,主要负责公司的大陆事务,当台湾航空业不景气,我公司前景亦不明,加薪与升迁机会不大时,部分无法晋升为机长的副驾驶飞行员集体跳槽大陆的航空公司,对我公司飞行员的人力调度与日常航班的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我公司长期培养之高技能关键人员的人力的储备计划造成巨大的困难,我必须面对这个人力资源的难题,寻求解决方案,因此想就教于同行前辈,工作实务中遇到类似长期培养之高技能关键人员,被同业高薪挖角集体跳槽的问题,可有较好的解决对策以为参考,感谢。

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14年05月15日 21:32
1#
回复: 长期培养之高技能关键人员,被同业高薪挖角集体跳槽!

高薪挖脚是救急不救久的办法,随着行业的成熟会自然消亡。

现实中规避这样的问题,必须知彼知己,包括行业大环境、竞争对手、自己公司、自己的员工等。

对外,行业调研分析持续、敏感、可预见;

关注、了解、掌握竞争对手的HR策略,适时调整自己应对寒冬的内部人事政策;

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人才的关注和管理,形成集体跳槽本身是HR的失误;

引导、营造关注员工长期利益的氛围和保障。

让所有的员工满意不现实,也不必要;让关键岗位的关键员工满意非常必要,也可以做到。

招募、培养员工时关注人品、敬业度。

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14年05月16日 28:59
2#
回复: 长期培养之高技能关键人员,被同业高薪挖角集体跳槽!

我不太清楚台湾飞行员的培养体系是怎样的,但是飞行员跳槽的问题在包括三大航的大陆众多航空公司中也不少见。即便是大陆大公司自己出钱培养多年的那些飞行员,如同自己养大的孩子,也一样会要求辞职,最后闹上法庭不欢而散的大有人在。所以楼主提到的现象很正常。 

当大陆的航空公司缺少飞行员来执行航班计划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两种,要么高薪招人,要么少排航班。已经有一些大陆航空公司系统性招聘和管理外籍飞行员团队。有公司专门去南欧、南美从那些失败的国家和倒闭的航空公司寻找飞行员,并在中国国内枢纽城市为那些外籍飞行员及家属提供优厚生活条件以保证飞行员队伍的忠诚。另一些新兴的国内航空公司则简单粗暴的直接开高价从国内对手公司挖人。而这些做法在楼主的公司里能不能做到,我感觉不是“驻大陆的首席代表”能管该管的事情了。给多少人,发多少枪,打什么样的仗。楼主更需要思考的是,自己每周能飞多少班,能有多少座,飞哪,飞哪天,飞几点吧。 

飞行员的流动实际上是市场行为,远期上中国飞行员(不分大陆港澳台)终将实现自由流动,飞行员成本会提高到一个平均水平上,最终与外籍飞行员同工同酬,如继续维持目前的座公里收入水平,航空公司将无法应对飞行员成本的提高,导致减益甚至亏损。航空公司想继续盈利,要么增收,要么减支,这将考验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营销创新和创收能力。楼主的老板已经需要考虑,面对华航和长荣,以后自己的公司在台湾将是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搞高价高品质,还是搞低价廉航。

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14年05月16日 32:12
3#
回复: 长期培养之高技能关键人员,被同业高薪挖角集体跳槽!

我不太清楚台湾飞行员的培养体系是怎样的,但是飞行员跳槽的问题在包括三大航的大陆众多航空公司中也不少见。即便是大陆大公司自己出钱培养多年的那些飞行员,如同自己养大的孩子,也一样会要求辞职,最后闹上法庭不欢而散的大有人在。所以楼主提到的现象很正常

当大陆的航空公司缺少飞行员来执行航班计划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两种,要么高薪招人,要么少排航班。已经有一些大陆航空公司系统性招聘和管理外籍飞行员团队。有公司专门去南欧、南美从那些失败的国家和倒闭的航空公司寻找飞行员,并在中国国内枢纽城市为那些外籍飞行员及家属提供优厚生活条件以保证飞行员队伍的忠诚。另一些新兴的国内航空公司则简单粗暴的直接开高价从国内对手公司挖人。而这些做法在楼主的公司里能不能做到,我感觉不是“驻大陆的首席代表”能管该管的事情了。给多少人,发多少枪,打什么样的仗。楼主更需要思考的是,自己每周能飞多少班,能有多少座,飞哪,飞哪天,飞几点吧。

飞行员的流动实际上是市场行为,远期上中国飞行员(不分大陆港澳台)终将实现自由流动,飞行员成本会提高到一个平均水平上,最终与外籍飞行员同工同酬,如继续维持目前的座公里收入水平,航空公司将无法应对飞行员成本的提高,导致减益甚至亏损。航空公司想继续盈利,要么增收,要么减支,这将考验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营销创新和创收能力。楼主的老板已经需要考虑,面对华航和长荣,以后自己的公司在台湾将是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搞高价高品质,还是搞低价廉航。